2月6日,歐委會氣候專員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歐盟正計劃豁免80%以上歐盟企業的碳邊境稅,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適用范圍有望限定在最大的進口商群體內,同時豁免大多數企業遵守CBAM的費用。這也是歐盟減少行政手續、提升生產力的一部分。
法規執行簡化原因
在現行CBAM法規中,也有商品總價值低于150歐元的貨物可以豁免CBAM監管。據統計,歐盟大約三分之一的貨物屬于該區間,豁免新規將減少CBAM執行的復雜性。就目前法規執行情況來看,歐盟發現這一豁免范圍遠遠不夠,CBAM還需要進一步簡化。
實際上,在納入CBAM監管范圍的企業中,不到20%的企業貢獻了超過95%的產品碳排放量。CBAM的這一豁免措施并不會削弱氣候目標的重要性,反而能夠為歐洲大陸的眾多企業減輕負擔。因為如果企業本身并不在監管范圍內,那么要求它們填寫大量繁瑣的文件也毫無意義。
歐盟企業面臨的挑戰
CBAM旨在保護歐盟的重工業,要求在鋁、鋼鐵、鐵、化肥等七個領域的進口商記錄其產品的碳含量,并支付在歐盟生產與在原產國生產碳排放成本的差價。但是在CBAM的試運行階段,諸多歐盟企業已經對繁瑣且成本高昂的申報流程表示不滿。
由于大多數國家并沒有像歐盟這樣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也難以計算碳含量,因此很少有國家以歐盟碳交易體系的方式計算其碳排放,這也給歐盟進口商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根據今年3月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德國和瑞典僅有大約10%的預計需要報告碳排放的企業真正計算了碳含量。
鋼鐵行業正在積極游說,希望獲得更多保障措施,同時希望對在歐盟生產并出口到歐盟以外地區、在國外生產后重新進口到歐盟的鋼鐵產品給予豁免。
CBAM豁免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2024年,中國向歐盟出口納入CBAM管控范圍內的商品的生產企業無形間被歐盟進口商傳遞了壓力。雖然歐盟進口商才是CBAM征收碳關稅的主體,需要承擔數據填報的義務,但是作為進口商的中國企業只能要求其生產商來提供這些排放數據。一旦大多數歐盟進口商被免除了這一義務,相信大多數中國中小出口商也將免除碳關稅的煩惱。
雖然國內企業應對CBAM的壓力可能減小,但這并不意味在未來幾年,國內企業應對碳排放的壓力會變小。國內碳市場的崛起、供應鏈上碳信息的傳遞,都會讓企業持續面臨著碳計算和碳減排的壓力。因此做好基礎的數據收集,發掘自身減排潛力,腳踏實地的從小事做起,依舊是企業在可持續道路上前行的重要基石。
未來,歐盟將繼續審視和調整CBAM的監管范圍,同時考慮到出口相關的問題。盡管面臨挑戰,但歐盟致力于簡化流程,減輕企業負擔,同時不削弱氣候目標的重要性,這對中國企業和歐盟企業來說都是利好。
原文鏈接
https://brusselsmorning.com/european-union-to-exempt-most-firms-from-new-carbon-border-tax/6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