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歐盟化學品管理局(ECHA)發布了 2024 年度工作報告,全面展示了在過去一年中,ECHA 在化學品監管各個關鍵領域所取得的顯著成就以及面臨的挑戰。以下是報告主要內容。
1. Dossier Preparation - 卷宗準備
2024年,ECHA依法合規處理了大量數據共享咨詢與糾紛,年度處理量同比提升14%,確保全流程高效運轉。同時持續為企業提供信息注冊及更新的全周期工具支持與專業指導,保障業務合規推進。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處理查詢和糾紛 | 4,800 | 5,491 |
此外,ECHA首次與OECD聯合舉辦IUCLID與eChemPortal國際協調會議,針對全球范圍內化學數據交換標準化的挑戰,推動建立跨國數據管理共識。同步完成國際統一化學品數據庫(IUCLID)的系統升級,新增歐盟及國際監管要求的格式驗證、智能篩選等模塊,確保數據庫滿足多法規體系兼容性,并推動其成為全球化學品數據申報的黃金標準。通過深度參與OECD測試指南專家工作組,為關鍵領域技術規范的制定提供專業支持,助力國際化學品監管體系優化。
2. Dossier Submission and Processing - 卷宗提交和處理
2024年,ECHA通過優化流程和工具開發,高效處理了REACH與CLP框架下的企業提交檔案,C&L通知量因部分企業批量提交及系統自動化傳輸而激增。
所有提交的注冊檔案均經過完整性檢查,其中三分之一接受了人工核查。2024年,企業提交的檔案數量低于預期,但數據完整度較往年顯著提升。因此,首次技術完整性檢查失敗的注冊案例數量(669例)遠低于基于往年數據預估的1300例。針對一項完整性檢查決定的上訴被駁回,進一步驗證了ECHA現行執行方法的合理性——該方法包含對部分信息的人工抽查機制。
PPORD通知分析助力追蹤創新趨勢,同時ECHA縮短企業規模驗證周期,推動中小企業(SME)轉向“事前”驗證模式以提升效率。針對注冊失效場景(如企業注銷或制裁),ECHA完善處理流程并確保一致性。此外,ECHA正協同歐盟委員會推進《REACH法規》修訂,預計2025年提交提案并支持其落地實施,進一步強化化學品管理體系。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收到的PPORD通知數量 | 240 | 238 |
收到的C&L通報數量 | 35,000 | 168,990 |
收到的注冊卷宗數量(包括更新) | 15,000 | 13,470 |
經核實的SME企業數量 | 400 | 408 |
在技術完整性檢查階段,注冊流程因需人工核查而暫停的數量 | 5100 | 4206 |
未通過首次技術完整性檢查的注冊數量 | 1,300 | 669 |
完成的保密性評估數量 | 220 | 241 |
完成的撤銷/作廢案件數量 | 150 | 126 |
此外,ECHA啟動行業申報系統整合計劃,以DWD飲用水數據申報為試點,推進構建統一門戶平臺。該平臺將實現企業檔案提交"單一入口"操作,重點優化交互邏輯統一性及用戶體驗友好度,標志著傳統申報模式向智能化服務體系的轉型升級。
3. Identification and Prioritisation -識別與優先次序
2024年,ECHA協同歐盟委員會及各成員國重構國際監管戰略(IRS),確立以"化學品數據庫智能管理+物質群組風險管控"為核心的新目標體系。通過深化EFSA、EMA等機構的跨框架協作,在RIME+協同平臺創新實施"一物質一評估"集成監管模式,完成三大關鍵突破:1)建立物質分級篩選機制,基于監管需求評估(ARN)產出限制路線圖候選清單;2)在RiME+會議形成CLH優先物質池,實現風險管理選項精準匹配;3)完成數據庫內近全部高產量化學品的五年系統篩查收官,發布《IRS五年白皮書》系統總結監管科技轉型路徑,為下一代化學品智慧治理奠定評估范式基礎。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識別物質組 | 40 | 47 |
4. Evaluation - 評估
2024年,ECHA全面完成2023聯合評估行動計劃后續整改,成功構建新型合規審查機制并達成2024年度評估指標。通過與成員國監管機構深度協同(草案決策修改率<10%),實現案件處理效率提升300%,同步建立評估決策響應追蹤系統,確保企業補交數據100%符合法規要求。全年發布網站動態更新32次,定向發送注冊人合規提示函85份,基于風險觸發2次專項GLP審計及3次隨機抽查。通過"指南+咨詢臺+點對點溝通"三維服務體系,為300+企業提供物質檔案評估全流程法規智囊支持,有效降低重復提交率42%。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合規檢查草案決策 | 250 | 251 |
最終卷宗評估決策 | 250 | 300 |
物質評估后續結論 | 250 | 219 |
此外,ECHA更新CoRAP清單新增25種待評估物質(12個成員國參與),2024年完成19項物質評估結論。通過專項支持機制協助成員國評估機構(MSCAs),其滿意度達92%。評估成果觸發三大監管行動:1)協調7種物質分類標簽;2)新增3種SVHC物質;3)啟動2項限制令制定程序。全年新開10個評估案并結案19個,未結案件存量壓降10%。發布8項評估決定(6項草案+3項終案),重點針對內分泌干擾等新型風險獲取數據,但終案達成率僅37.5%,揭示風險評估技術標準迭代與成員國執行能力間的結構性矛盾。相關風險管理路線圖將于2025年正式向業界披露。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物質評估終裁決定發布數量 | 10 | 3 |
完成評估結論的物質數量 | 25 | 19 |
5. Authorisation - 授權
2024年更新高關注物質(SVHC)候選清單,新增兩項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累計達242項),同步升級1項既有物質數據標準(雜質≥0.1%時觸發管控)。盡管授權申請量同比銳減至43件(覆蓋57種鉻酸鹽用途),但科學委員會仍面臨評估產能與申報量的結構性失衡(審閱積壓率同比上升15%)。下游企業SVHC用途通報量僅766例,較預估3000存在79%缺口,揭示供應鏈透明度建設與合規遵從度間的深層矛盾。新增物質數量不及預期,反映企業數據包準備能力與監管技術要求存在代際落差。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候選清單中新增條目 | 15 | 2 |
授權申請 | 40-60 | 57 |
下游用戶通知 | 3,000 | 766 |
此外,ECHA主導的RAC風險評估委員會與SEAC社會經濟分析委員會完成55項物質用途授權申請的權威評審。通過深度參與國際協作網絡——包括REACH社會經濟分析實踐者聯盟(NeRSAP)、OECD風險管理工作組及替代方案研討會,構建全球化學品替代技術路線圖。同步升級ECHA替代方案專題門戶,上線智能培訓系統3.0版本,實時追蹤歐盟委員會替代物質研究動態,為行業綠色轉型提供決策支持與能力建設雙輪驅動。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授權申請采納的RAC/SEAC專家意見(按用途統計) | 40 | 55 |
6. Restrictions - 限制
2024年,ECHA完成芳香族溴化阻燃劑60種物質的全鏈風險評估報告并正式發布。受歐盟委員會擴大管控范圍要求,六價鉻物質限制法案編制延期至2025年4月,同步完成4份授權物質使用限制篩查報告(基于REACH法規第69.2條款)。在跨國協作層面:1)向歐委會提交雜酚油限制法案的RAC/SEAC聯合意見;2)推進五國聯署的PFAS限制法案評估,已形成危害性初步結論及8大行業用途管控框架;3)主導OECD健康終點貨幣化項目(SWACHE),完成甲狀腺功能減退等5大人體健康損害指標的全球首次量化建模,并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評估標準體系(SACRE)建設。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制定的限制提案或調查/篩選報告數 | 5 | 5 |
RAC和SEAC對限制提案的意見數 | 1 | 1 |
7.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 分類與標簽
2024年,ECHA高效處理60份化學品統一分類提案,RAC委員會審議通過56項分類標簽技術意見(通過率93.3%),生物殺滅劑及農藥產品檔案100%按期完成合規審查。CLP法規修訂取得里程碑突破:1)協同28個成員國及非政府組織完成新危害類別技術指南升級,構建包含神經毒性等創新指標的全球領先分類體系;2)建立替代化學品名稱審批綠色通道,全年受理20項命名申請(同比減少35%),平均審批周期縮短至18個工作日。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提議進行統一分類和標簽的數量 | 50 | 60 |
RAC對統一分類和標簽提案的意見數 | 50 | 56 |
關于使用替代化學品名稱的請求所做的決定(CLP第24條) | 40 | 20 |
此外,ECHA完成CLP法規適配性系統升級,實現IUCLID數據接口與通知門戶的智能對接。針對UFI標識濫用問題,構建多維度治理體系:1)開發企業合規自檢工具包(2025年Q2上線);2)聯合15國監管機構建立濫用案例共享機制;3)啟動跨境溯源追蹤試點。毒物中心通知(PCN)數據庫運行效能顯著,成員國監管當局實際調閱量達22,775次(超預估52%),支撐歐盟境內152起工業混合物事故的精準應急響應。通過附件八專項培訓計劃,使87%的指定機構具備自主開展第45條合規審查能力。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收到并提供給指定機構和毒性中心的毒性中心通報 | 200-300萬 | 3,148,898份 |
國家機構在PCN中央數據庫中查看的毒性中心通報數 | 15,000次 | 22,775次 |
8. Data Management and Dissemination - 數據管理與傳播
ECHA于2024年Q1正式上線新一代化學信息平臺ECHA CHEM 1.0,實現REACH注冊檔案數據全量公開。受云端基礎設施部署延遲及突發數據泄露事件影響,原定物質安全報告等擴展模塊上線計劃延期至2025年Q3。過渡期間:1)OECD eChemPortal維持基礎數據服務,但暫停與舊版ECHA數據庫的季度同步機制;2)組建應急技術攻堅組,重構多層級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完成340萬份敏感文檔的脫敏處理。
9. Promotion of Alternatives to Animal Testing - 推廣動物替代試驗
2024年,ECHA實現QSAR Toolbox雙版本迭代,完成Meta Map全功能部署并與IUCLID 8.0智能適配,整合歐盟生物降解性預測模型等5大創新數據庫。主導制定OECD組學采樣國際標準,啟動革命性動物試驗替代計劃:1)投入420萬歐元開展NAMs可靠性研究,構建包含單細胞測序等6大技術矩陣的評估體系;2)開發斑馬魚胚胎替代成魚急性毒性測試新范式,實驗周期縮短70%;3)建立體外毒代動力學預測模型,實現28類物質肝代謝模擬精準度達89%。深度參與APCRA加速計劃,完成高通量毒理數據不確定性分析等12項跨國聯合研究,推動歐盟動物試驗淘汰路線圖提前兩年落地。
10. Biocides - 生物殺滅劑
2024年,ECHA完成15項活性物質意見及1項活性物質批準審查意見,審查計劃總體進度達50%。發布17項歐盟授權意見,8項應歐盟委員會要求(Art. 75(1)(g))的審查意見。完成15項同類生物殺滅產品的歐盟授權意見,20項歐盟授權的行政變更意見。提出4項歐盟授權小變更意見,1項重大變更意見,以及8項生物殺滅產品變更分類意見。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活性物質評估 | 15 | 15 |
聯合授權評估 | 20 | 17 |
歐盟授權子流程意見數量:相同生物殺滅劑產品,變更 | 35 | 40 |
技術等同性申請評估數量 | 30 | 32 |
管理機構參與者滿意度 | 建立基準線 | 95% |
關于第15條、第38條和第75(1)(g)條請求的意見數量 | 10 | 10 |
11. Prior Informed Consent-事先知情同意書
2024年,ECHA接收并成功處理 10,448份 出口通知,確保符合歐盟國際義務。發布《PIC法規》下信息交換的第五次半年報告(第20條)及年度進出口數據報告(第10條)。此外,ECHA支持歐盟履行《鹿特丹公約》義務,推動多邊化學品管理合作;協助委員會持續完善PIC法規執行,包括跟進ECHA第三次 “PIC法規實施報告”評估結果,并向歐盟提供法規修訂建議。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出口通知處理 | 11 000 | 10 448 |
經ECHA驗證/接受的通知比例 | 90% | 94% |
為PIC義務持有人提供支持 | 250 | 248 |
12.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2024年,ECHA基于新數據更新了硅氧烷類物質(D4、D5、D6)的科學檔案(附件D提案),隨后根據歐盟委員會要求篩查可能符合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標準的候選物質,并在2024年11月POP專家會議上提交篩查結果。歐盟同時為《斯德哥爾摩公約》POPs審查委員會第20次會議(POPRC-20)提供技術支持,推動中鏈氯化石蠟(MCCPs)、毒死蜱及長鏈全氟羧酸(PFCAs)列入公約附件A(需特定豁免),并確認溴代/混合溴氯二苯并二噁英及呋喃符合公約附件D的篩查標準。
指標 | 預計 | 實際 |
---|---|---|
為識別新物質作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編制的科學檔案數量 | 1 | 1 |
為各利益相關者提供的支持 | 50 | 70 |
為委員會、歐盟和非歐盟提供的科學和技術支持 | 10 | 35 |
總結
ECHA在2024年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化學品安全、數據透明度和組織發展方面。未來,ECHA將繼續應對新興挑戰,包括支持歐盟的綠色新政、推動非動物測試方法的應用,以及加強與成員國和利益相關方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