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經濟產業省(METI)及環境省(MOE)通過國家技術評估研究所(NITE)官網,聯合發布了2024財年日本GHS推薦性分類清單。該清單為企業管理化學品風險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本次更新依據《化學物質審查及制造管理法》(CSCL)與《勞動安全衛生法》(ISHA),共修訂186種物質的分類信息。其中,43種物質為新增分類,143種為現有物質分類修訂。清單詳細列出了物質名稱、CAS號,以及物理化學危險、健康危害和環境危害三大類別的評估結果。日本實行年度更新機制,旨在通過提供統一的化學品標簽及安全數據表(SDS)編制指導,提升化學品在流通、使用環節對人類健康與環境保護的水平。
企業自主應用,責任自擔
- 非強制性參考: 日本政府明確強調,該清單的分類結果僅供企業自愿參考。企業在制作GHS標簽或安全數據表時,可自由引用或復制清單內容,但并非法律強制要求。
- 企業自主決策權: 基于自身掌握的其他科學數據或測試結果,企業有權在其標簽或SDS中采用與推薦清單不同的分類結果。
- 最終責任歸屬: 無論是否采納推薦清單,企業均需自行承擔其標簽和SDS信息的準確性與合規性責任。
GHS標準分類與日本推薦性分類
- GHS標準分類: 這是聯合國《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的核心框架,在日本具有法律強制力。它規定了化學品危害性的識別、分類標準,以及標簽和SDS的統一格式與內容,是必須遵守的國際通行規則。
- 日本推薦性分類: 該清單是日本政府為響應國內化學品安全管理特定需求而制定的本土化實施指南。它在遵循GHS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常提供更詳盡、更具針對性的分類建議和信息,以靈活適應日本市場的實際狀況(如針對僅在日本生產或使用的化學品可能存在特殊規定)。其本質是非約束性建議,但在實際操作中為業界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日本的化學品安全管理體系通過GHS標準分類與推薦性分類雙軌并行,既確保了與國際規范的接軌,又兼顧了國內產業與監管的獨特需求。在賦予法規靈活性與實用性的同時,明確了企業在信息應用中的主體地位和責任。企業需充分理解兩者的區別與聯系,確保合規。
具體分類結果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