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苯乙烯是一種廣泛用于生產塑料材料與制品的化學物質,尤其在歐盟被允許用于食品接觸材料中。
2018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苯乙烯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2B類致癌物)。隨后,歐盟委員會(EC)請求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重新評估苯乙烯的口服暴露后基因毒性。
在2020年發布的意見中,EFSA指出關于苯乙烯口服暴露是否具有基因毒性仍存在不確定性,并建議進一步數據支持以確認其在食品包裝材料中的使用安全性。
重新評估要求與范圍
2023年,歐盟委員會再次委托EFSA評估苯乙烯在以下兩方面的安全性:
- 口服暴露后是否具有基因毒性;
- 在特定遷移限(SML)為40 µg/kg 食品的條件下使用是否安全。
EFSA的評估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次評估中,EFSA采用了“證據權重評估法(Weight-of-Evidence Approach)”,整合多項研究數據并充分考慮人類與嚙齒動物之間的差異,解決早期評估中存在的不確定性。
主要數據來源包括:
- 美國苯乙烯信息與研究中心(SIRC)提交的數據;
- 2018年1月至2024年10月的系統性文獻回顧;
- IARC 2019年單行本中收錄的研究資料。
評估內容覆蓋:
- 嚙齒動物體內基因毒性研究的可靠性與相關性;
- 苯乙烯在人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毒代動力學)特征;
- 人類暴露水平及相關影響。
評估結果與結論
- 未發現科學證據顯示苯乙烯在嚙齒動物口服暴露后具有體內基因毒性;
- 毒代動力學數據顯示:人類對苯乙烯的反應比嚙齒動物更不敏感;
根據EFSA 2021年指導原則,若一物質不具有基因毒性,則特定遷移限(SML)為50 µg/kg 以下不構成健康風險。因此,EFSA認為在SML 40 µg/kg的條件下使用苯乙烯作為食品接觸材料成分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