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sqo4s"></blockquote>
  • <rt id="sqo4s"><kbd id="sqo4s"></kbd></rt>
  • <td id="sqo4s"></td>
    日化品
    瑞旭集團
    工業化學品
    日化品
    食品
    醫療器械
    農用化學品
    檢測認證
    綠色雙碳
    Search

    冒用“中科大”信息,被罰沒超百萬!

    近日,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一則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某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查出產品標簽上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支持”字樣,但其生產和銷售化妝品的過程中實際與中國科技大學并無任何關系,該公司也無法提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意以其名義進行產品宣傳的證明材料。
    處罰結果顯示,該案件屬于典型“冒用”高校信息的虛假宣傳,構成生產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化妝品違法行為,目前已沒收違法所得924660元,并罰款134046元,共計罰沒超百萬。

    中科大,冒用,宣傳,監督,化妝品

    圖片來源信用廣州官網

    “冒用”高校信息一化妝品企業被罰沒百萬
     
    據行政處罰信息,2022年6月22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佛山市三水區大塘鎮人民政府移送的線索,發現廣州有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容科技”)涉嫌生產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化妝品違法行為,遂依法立案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有容科技分別于2021年1月及2022年4月,先后兩次向純沅(佛山)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生產了名為“臻顏滋養套盒”(5件套)的化妝品。首次生產4670盒,于2022年3月至4月期間以198元/盒的價格全部銷售完畢,獲得銷售收入924660元,二次生產2100盒,計劃以198元/盒的價格對外銷售,截至被佛山市三水區大塘市場監督管理所查獲前,第二次生產的產品尚未銷售。
    該化妝品違法的主要事實點,正是外包裝正面顯著位置標注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支持”、“專利號:ZL201110163192.4ZL2011010157776.0”字樣。經調查,有容科技承認,上述化妝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與中國科技大學并無任何關系,且無法提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意以其名義進行產品宣傳的證明材料,上述專利號原所有權也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不過,有容科技已獲得現該專利所有人的授權,可使用該項專利技術。
    中科大,冒用,宣傳,監督,標簽
    圖片來源信用廣州官網
    基于上述信息,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判定上述標簽字樣“屬于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并判定有容科技生產經營的上述化妝品,構成生產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化妝品違法行為。但基于有容科技已獲得專利的授權使用,予以減輕處罰。
    最終判定結果顯示,沒收有容科技違法所得924660元,并罰款134046元,且依據相關法律,責令有容科技立即停止生產經營上述違法化妝品。
    對此,儀美尚商友會知識產權法律導師劉奕岑分析,上述違法事實或還構成侵犯名稱權及不正當競爭。具體而言,“上述化妝品生產及銷售過程中與中國科技大學無認可關系,也沒有辦法提供中國科技大學提供的相關授權,結合案件事實,認為大概率構成侵犯名稱權。”
    此外,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8條第一款的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因此判斷,案件中當事人對同行業其他市場經營者構成不正當競爭。”劉奕岑進一步補充道。
    “宣傳不是造謠”高校背書要謹慎了
     
    據悉,上述提及的擦邊“高校背書”的案例,在化妝品行業并不止一例。
    例如,2021年11月,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停止經營“暨大瀟霖”品牌等化妝品的通告。據了解,暨大瀟霖系列產品共涉及15款,包括暨大瀟霖靚膚凍干粉組合、靚膚凍干粉、靚膚溶媒液、暨大瀟霖寡肽修護精純液等產品。但暨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工作人員曾透露,“暨大瀟霖”不是暨南大學的產品,“網絡上很多帶著‘暨大’兩個字的美容護膚產品,數不勝數,但都不是暨南大學的產品。”
    中科大,冒用,宣傳,監督,標簽
    圖片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
    “這種案例的發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指出。
    筱聲生物科技產品經理郭曉峰也表示,化妝品品牌找高校背書由來已久,究其根本,這或是品牌為了擺脫行業長期以來“重營銷,輕研發”的詬病。
    事實上,近年來,化妝品行業確實刮起一股“產研學”的風潮,即將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集研究、開發、生產于一體的先進系統并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
    在這股風潮的吹動下,不少企業開始與學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加碼研發。以珀萊雅為例,據2022年財報,其在2022年的研發費用高達1.28億,同比增長67.15%,并持續通過博士后工作站建設、國家級人才引進計劃等方式,構建專業的研發團隊。
    但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在宣傳推廣中,涉及到與知名高校建立的“產研學”合作,行業開始出現不少類似上述虛假宣傳的案例。
    在郭曉峰看來,化妝品行業宣傳高校背書的情形大致分為五類,第一為上述提及的“虛假宣傳”手段,郭曉峰認為,這一行為最為惡劣,如經調查定會處罰。
    二是和高校沒有取得合作,但企業內有該院校的畢業生在公司任職并參與研發。“這種類型也不能宣傳和高校合作或者技術支持,因為畢業生不能代表高校意志。”
    三是和高校或機構的某些教授個人合作。“這類宣傳一定要具體到合作的個人層面,不能直接宣稱和高校合作。”
    四是和高校確實有合作,并簽署合作協議,但沒有簽署宣傳條款。“這類合作嚴格來說,也有很大風險,因為科研合作和宣傳合作是兩個方面。”
    五是與院校官方合作,合作事宜在高校過會,并且包含研發和宣傳條款。“這類合作被認為是目前來看較為周全的做法。”
    張太軍持有相同觀點,他認為,化妝品在使用高校背書時,需要與正規大學簽訂協議并取得商標使用權限,尤其是用于產品宣傳時更需注意,如果證據不足,建議不要直接用于產品方面的宣傳。
    “以后行業不能隨便用高校做背書了。”張太軍強調,“做宣傳不是造謠,違背事實的宣傳肯定是不對的,基于真實的事實做宣傳才是被允許的。”

    掃描下方的二維碼訂閱“妝合規”!跟蹤化妝品最新產品安全與法規監管動態, 深入洞察化妝品研發與上市信息, 集萃行業大咖獨家觀點,獲得最新一手資訊。

    妝合規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系。
  • <blockquote id="sqo4s"></blockquote>
  • <rt id="sqo4s"><kbd id="sqo4s"></kbd></rt>
  • <td id="sqo4s"></td>
    丝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