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S EPA) 發布了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 (DINP) 和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 (DIDP)的最終風險評估報告。兩項評估均證實,在現行使用規范下,這兩種廣泛應用于聚氯乙烯(PVC)制品的關鍵增塑劑對消費者、普通人群及環境不構成不合理風險。
法規背景
EPA對DINP和DIDP的風險評估是應制造商的自愿要求下進行的。根據TSCA法規,化學品生產商可以要求美國EPA對他們生產的化學品進行風險評估,即Manufacturer Requested Risk Evaluation (MRRE)。DINP和DIDP的生產商在2019年通過美國化學理事會(ACC)分別向EPA提出申請。EPA收到并批準了該兩項請求。EPA在2024年5月和8月發布了DINP和DIDP的風險評估報告的草稿,并接受了公眾意見和化學品科學咨詢委員會 (SACC) 的同行評審反饋。
評估結論
1.DIDP風險評估:99%產量用途安全可控
2025年1月10日,EPA完成對DIDP的風險評估。數據顯示:
- 安全應用占比:49種工業/商業/消費用途中43種(占總產量99%)被認定為安全,涵蓋PVC薄膜板材、紡織面料、建筑絕緣材料、非噴涂涂料及密封劑等核心領域。
- 風險場景分析:僅6種高濃度高壓噴涂場景(占美國產量≤1%)對無防護育齡女性工人存在風險。
2.DINP風險評估:97%產量用途通過安全審查
2025年1月16日發布的DINP評估報告顯示:
- 安全應用占比:32種工業/商業用途中28種及全部15種消費用途(占總產量97%)未發現不合理風險,涉及彈性地板、汽車零部件、供水管道、非噴涂涂料等關鍵領域。
- 風險場景分析:4種涉及噴涂粘合劑/涂料的無防護操作場景被標記風險。
行業回應
盡管認可EPA評估的科學嚴謹性,ACC對風險判定標準提出兩點核心質疑:
- 現實操作偏差:EPA假設的“無防護作業”與工業界普遍采用的自動化流程及PPE強制規范存在顯著差異。
- 毒理學閾值爭議:針對DINP可能引發的雄性生殖系統發育干擾(鄰苯二甲酸酯綜合征),ACC強調實際暴露水平較嚙齒動物實驗閾值低3個數量級,遠未達到風險臨界值。
ACC同時呼吁EPA在后續風險管理階段,充分考慮行業現行的安全操作實踐,避免基于理論模型制定過度限制性政策。
下一步行動
根據TSCA法規規定,當 EPA 發現化學品存在不合理風險時,它必須在兩年內發布最終規則來管理這些風險。因此,EPA即將啟動 DIDP 和 DINP 的流程。它計劃在兩年內提出規則,以保護工人免受其發現的風險的影響。
結語
DIDP與DINP風險評估的落幕,標志著化工行業與監管機構在物質安全管理上達成新平衡。如何在技術創新、商業利益與公共健康之間維系動態平衡,仍是全球化學品監管的核心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