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sqo4s"></blockquote>
  • <rt id="sqo4s"><kbd id="sqo4s"></kbd></rt>
  • <td id="sqo4s"></td>
    日化品
    瑞旭集團
    工業化學品
    日化品
    食品
    醫療器械
    農用化學品
    檢測認證
    綠色雙碳
    Search

    化妝品市場現狀調研及行業監管分析

    來源 瑞旭技術 作者
    近年來,我國化妝品消費總額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智庫L2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美容產品市場。與此同時,伴隨著消費者生活品質的日漸提升,中高端化妝品越來越受到青睞。

    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市場之一,國內品牌層出不窮,國外品牌爭相涌入。為了確保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權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化妝品的監管力度也可謂是不遺余力。
    鑒于此,瑞旭技術結合市場發展現狀及監管統計數據,對近年來化妝品行業的發展作直觀、全面的分析。

    一、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1.1整體行業持續增長
    2013年至2016年,化妝品年零售總額分別為1625億元、1825億元、2049億元和2222億元,行業規模持續增長。
    分析2016年1-12月全國化妝品零售增速走勢可以得出:雖部分月份增速不盡人意,但整體零售額度依舊保持增長趨勢,另業內倍感安慰。全年最低點出現在10月,僅同比增長4%。但后續月份增速恢復,12月單月化妝品零售額達到227億元,同比增長11%。商場、電商以及品牌商在某段時間的促銷活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度,從而導致月零售增長不穩定。根據國家統計局4月份的國民經濟相關分析,2017年1-4月化妝品零售總額為784億元,同比增長9.4 %,高于2016年全年同比增長率8.8 %。

    表1 2016年1-12月中國化妝品零售增速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CIRS整理

    1.2 銷售渠道變革顯著
    化妝品目前的銷售渠道主要為商超、百貨、雜貨店、化妝品類連鎖店、電商等。近年來,商超和百貨銷售模式仍占據主導,但化妝品類專業連鎖店和電商的交易規模不斷增大。


    圖1 2010年與2015年化妝品銷售渠道規模對比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CIRS整理


    2016年,百貨(護膚 + 彩妝)渠道增速為-0.9 %;大超市(日化品類)增速為-0.6 %;化妝品專營店(日化品類)增速為9.2 %;電商增速則達到了40 %。線上交易有著傳統零售無法比擬的地域和時空優勢,再加上年輕購買群體對線上交易的推崇,網絡零售規模大幅上升(具體分析可參見瑞旭技術原創解讀《“互聯網+”時代,電商平臺美妝入駐門檻分析》)。因價格優勢發展地如火如荼的跨境電商更是對線上交易規模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城市和地域分布上來看,集中于一二線城市的中產階層貢獻了77%的線上美妝購買力。

    1.3 進口產品占比增長,本土品牌發展略顯頹勢

    中國作為最大的化妝品消費市場之一,同時依托于龐大的人口基數,國外企業紛紛將產品投入到中國市場。另外,化妝品進口關稅的下調更是加大了國外企業將產品出口到中國的意愿。市場上進口產品的日益增多,加大了消費者的選擇余地。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對中高端進口化妝品的追求,進一步刺激了進口產品的銷售規模。


    圖2 2009-2016年化妝品進口額(億元)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CIRS整理


    與進口規模迅猛增長的趨勢相比,國產化妝品規模發展略顯頹勢。大型外資品牌的涌入,同時又受累于傳統銷售渠道增速明顯放緩的影響,部分本土化妝品巨頭開始面臨利潤下滑的壓力。此外,大部分中小本土品牌存在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市場定位不明確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產產品的質量。

    1.4 嬰童洗護市場高速發展

    我國近幾年每年的新生兒數量均超過1500萬,每年嬰幼兒用品消費可達數千億人民幣。嬰幼兒消費屬于“代位消費”,年輕父母越來越注重產品的質量和口碑,中高端消費需求擴大。2016年0-3歲嬰幼兒護理用品市場規模達到70億人民幣,到2020年,這一規模預計將超過150億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0%。
    表2 2015年-2021年中國0-3歲嬰幼兒護理用品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Mintel英敏特,CIRS整理

    二. 行業監管

    2.1 化妝品生產監管

    2015年12月15日,CFDA發布了《化妝品生產許可工作規范》和《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 。《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堪稱中國化妝品良好生產規范,主要從機構與人員、質量管理、廠房與設施、設備、物料與產品、生產管理、驗證、產品銷售、投訴、不良反應與召回等方面對國內化妝品生產企業提出具體要求。

    自2016年1月1日起,凡新開辦化妝品生產企業,可向所在地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化妝品生產許可工作規范》的要求,組織對企業進行審核,達到要求的核發《化妝品生產許可證》。

    2.2. 化妝品審批現狀

    2016年,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獲批量為11000余款、進口特殊用途化妝品獲批量為1400余款、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獲批量為1800余款、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量12.8萬余款。特殊用途化妝品存在較多功效性成分,在起到特定作用的同時也易引起不良反應,因而CFDA對其申報要求相對更為嚴格。

    2013年底,CFDA發布《關于調整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有關事宜的通告》,美白產品被納入祛斑類化妝品管理,過渡期截止時間為2015年6月30日。因而2015年開始,特殊用途化妝品申報數量明顯增加。


    圖3 2013-2017年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和特殊用途化妝品審批量匯總
    數據來源: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CIRS整理


    2017年1-4月,CFDA共批準進口化妝品約5000款,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約160款。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獲批數量的銳減主要取決于其申報總量。2016年12月31日是化妝品生產許可證換(發)證的截止日期,于此同時2016年12月開始實施《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大部分本土生產企業近幾個月正處于轉型時期,新品的研發和申報受到影響。

    2.3. 市場監管

    2016年,CFDA多次開展市售化妝品的抽檢工作,且對防曬產品、面膜和祛痘祛斑護膚化妝品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其它產品(具體可參見瑞旭技術匯總分析《2016年上市化妝品抽檢結果匯總》)。2017年第一季度,多地已制定化妝品市場監管工作要點,旨在監督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2017年3月1日,上海浦東新區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試點開始實施。新備案模式將原有的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準入審批調整為備案,該模式下事中事后監管勢必加強。

    總之,化妝品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也逐步完善。瑞旭技術建議無論境外企業還是本土化妝品生產企業,要想在中國化妝品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時刻關注中國相關法規動態;而本土化妝品品牌想要跨出國門也同樣需要了解出口國相關規定,從源頭開始洞悉法規差異可能帶來的貿易壁壘。為了給企業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瑞旭技術將于2017年6月28-29日在上海舉辦第三屆亞太化妝品法規峰會。屆時會有相關領導和專家對2017年中國化妝品監管方向及上海浦東新區新備案模式實施后的情況進行深入解讀。

    我們的服務:

    掃描下方的二維碼訂閱“妝合規”!跟蹤化妝品最新產品安全與法規監管動態, 深入洞察化妝品研發與上市信息, 集萃行業大咖獨家觀點,獲得最新一手資訊。

    妝合規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杭州瑞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系。
    聯系我們
    杭州總部:+86 571 87206546
    上 海:+86 21 5077 8970
    聯系我們
    杭州總部:+86 571 87206546
    上 海:+86 21 5077 8970
  • <blockquote id="sqo4s"></blockquote>
  • <rt id="sqo4s"><kbd id="sqo4s"></kbd></rt>
  • <td id="sqo4s"></td>
    丝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