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在《斯德歌爾摩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成員國通過決議,將有毒農藥毒死蜱(chlorpyrifos)和長鏈全氟羧酸類物質(LC-PFCAs)納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管制清單。后者屬于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家族成員。根據公約規定,從2026年1月1日起,這兩種物質的理論上將在全球范圍內禁止生產。但該決議設置了為期五年的特殊豁免期,主要針對滅火泡沫制造領域。會議文件可通過BRS官網查詢。
會議主要內容:
1.新增兩大列管物質
- 長鏈全氟羧酸類物質(LC-PFCAs)
通過決議將含其鹽類及相關化合物列入公約附件A,同步批準配套行動計劃:- 要求秘書處編制管控物質參考清單
- 敦促締約方參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審查委員會(POPRC)制定的替代品技術指南
- 毒死蜱(Chlorpyrifos)
以附條件豁免形式列入附件A管制名錄
2.韓國特殊豁免獲批
大會正式通過韓國申請,允許其固定/移動消防系統中繼續使用全氟辛酸(PFOA)及全氟辛烷磺酸(PFOS)類物質,用于燃油蒸汽抑制與液體燃料火災(B類火災)撲救,豁免期限延至2030年6月2日。
業界震動:豁免條款引發激烈爭議
國際污染物消除網絡(IPEN)指出大會決策違背科學共識,削弱審查機制并保護化工企業利益,背離公約初衷;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警告毒死蜱豁免的危險先例及對紫外線吸收劑UV-328的警惕,并期待與相關公約加強人權保護合作;全球消防員聯盟(UFU)譴責允許含氟消防泡沫延期使用的決定,認為其漠視消防員生命安全,并表示將維護消防員健康權益。
此次會議于4月28日至5月9日在日內瓦舉行,并與《巴塞爾公約》《鹿特丹公約》締約方會議同期召開,凸顯化學品與廢棄物綜合治理的緊迫性。分析人士指出,三大公約的聯動旨在強化跨國界污染治理,但豁免條款的“開口”亦折射出經濟利益與公共健康的博弈。隨著2026年禁令生效日的臨近,各國如何平衡行業轉型與社會保護,將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新考題。
https://enb.iisd.org/basel-rotterdam-stockholm-conventions-brs-cops-2025-daily-report-2may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