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及衛生部近日發布聯合公告,發布《苯并三唑類和苯并噻唑類物質的最終評估》,擬將六種苯并噻唑類物質列入《加拿大環境保護法》附表1第二部分(有害物質清單),并發布針對擬列入清單物質的《風險管理辦法草案》,擬對部分化學物質采取管控措施。
評估結果
根據公告,2-巰基苯并噻唑(MBT)及其前體物質(包括鹽類、含二硫鍵或磺胺鍵的化合物,以及與硫氰酸甲酯鍵合的衍生物)符合《加拿大環境保護法》第64條規定的“有害物質”標準。具體而言,表1所列的六種苯并噻唑類物質可能對環境和健康構成風險,擬被列入附表1第二部分(有害物質清單),以實施進一步管控。而表2中的九種苯并三唑類物質未達到第64條標準,政府暫不采取行動。
表1 六種苯并噻唑類物質 Substances in the Benzothiazoles Subgroup
CAS RN | DSL name | Common name and/or acronym |
95-31-8 | 2-Benzothiazolesulfenamide, N-(1,1-dimethylethyl) | TBBS |
95-33-0 | 2-Benzothiazolesulfenamide, N-cyclohexyl- | CBS |
120-78-5 | Benzothiazole, 2,2’-dithiobis- | MBTS |
149-30-4 | 2(3H)-Benzothiazolethione | MBT |
2492-26-4 | 2(3H)-Benzothiazolethione, sodium salt | SMBT |
4979-32-2 | 2-Benzothiazolesulfenamide, N,N-dicyclohexyl- | DCBS |
表2 九種苯并三唑類物質Substances in the Benzotriazoles Subgroup
CAS RN | DSL name | Common name and/or acronym |
95-14-7 | 1H-Benzotriazole | Benzotriazole |
3147-75-9 | Phenol, 2-(2H-benzotriazol-2-yl)-4-(1,1,3,3-tetramethylbutyl)- | UV-329 |
3846-71-7 | Phenol, 2-(2H-benzotriazol-2-yl)-4,6-bis(1,1-dimethylethyl)- | UV-320 |
3896-11-5 | Phenol, 2-(5-chloro-2H-benzotriazol-2-yl)-6-(1,1-dimethylethyl)-4-methyl- | UV-326 |
29385-43-1a | 1H-Benzotriazole, 4(or 5)-methyl- | Tolyltriazole |
36437-37-3 | Phenol, 2-(2H-benzotriazol-2-yl)-4-(1,1-dimethylethyl)-6-(1-methylpropyl)- | UV-350 |
70321-86-7 | Phenol, 2-(2H-benzotriazol-2-yl)-4,6-bis(1-methyl-1-phenylethyl)- | UV-234 |
80595-74-0 | 1H-Benzotriazole-1-methanamine, N,N-bis(2-ethylhexyl)-5-methyl- | NA |
94270-86-7a | 1H-Benzotriazole-1-methanamine, N,N-bis(2-ethylhexyl)-ar-methyl- | NA |
風險管理目標與措施
加拿大政府計劃通過一系列風險管理措施,將MBT及其前體在水體中的含量降至安全水平,即低于其預測無效應濃度(PNEC)2.1µg/L。具體措施包括:
- 輪胎及其他橡膠制品制造業:制定釋放指南,減少MBT及其前體的排放。同時,鼓勵企業采用最佳管理實踐,如《化學、塑料和橡膠行業環境管理操作規范》,并考慮其他監管和非監管工具以實現風險管理目標。
- 金屬加工液行業:持續監測MBT及其前體在該行業的使用情況,以確定未來是否需要采取風險管理行動。
- 部分礦業子行業:開發分析方法后,對這些子行業進行監測和監督,測量工業廢水中MBT的濃度及其在受納水體中的水平,以確定是否需要制定風險管理措施。
公眾參與與下一步行動
政府邀請行業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在2025年5月7日前提交評論和信息,在公眾評論期結束后,加拿大政府將啟動具體風險管理工具的開發工作。整個風險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將遵循《加拿大環境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和時間表,預計在推薦將MBT及其前體添加到《加拿大環境保護法》附表1后的24個月內提出風險管理辦法,并在18個月內完成最終制定。